一流智商取决于头脑中同时存有两个互相矛盾的想法而继续思考的能力。比如,人们应当在看到事情已经没有希望的时候,仍然决心扭转局势。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整合思维——即头脑中同时处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并从中得出汇集多方优势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史蒂夫·乔布斯的传奇故事显然是硅谷的创世神话:在众所周知的车库中开始创业,然后把企业打造成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他并不是很多东西的直接发明者,但是他在整合创意、艺术和技术方面堪称大师,他用他的方式不断地创造着未来。
在现实中的商业决策中 常常可以整合多方资源,谋求共赢,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1、选择、冲突和创新——整合思维解决问题的力量
与其置身事外仅凭眼观学习领导者作为,还不如逆流而上追溯行动之源:思考。
整合本身是一种带有力量性的思维。
2、绝不退而求其次——整合思维者如何取舍
如果总是“要不然”,我们根本不会取胜。所有人都能轻松地说“要不然”。世界对此习以为常。想退而求其次,那就别想成为行业领头羊。如果总是将就着寻找,你就总是不能成功。
整合思维者与传统思维者之间的差别:
第一点,整合思维者善于扩大凸显因素的选择范围。
他们不仅关注其他人主动提出的需求,还有没说出来的、但内心却很希望被满足的需求。整合思维者想到了,所以能够尽量去顾及——竞争对手无暇顾及,是因为根本忽略了那些因素的存在。
第二点,整合思维者勇于并善于考虑多方面的、间接的因果关系。单一的直接关系很容易追索,但通常也无法据此得出十分满意的解决方案。
第三点区别在于决策的架构。整合思维者并不将问题拆分为若干独立的个体来逐一解决,而是在始终保持问题整体性的同时着手处理各个部分。
第四点,整合思维者宁愿费尽周折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不屑于勉强接受现成的拼凑。
3、现实、阻力和解决方案——整合思维者如何给出开放式的结论
人的思维在出厂前就设置了特定模式和运转速度,出厂设置的数值很少有不做更改的情况,而很多人却懒得去改。
思维出厂设置之一,认为脑中的现实镜像就是现实本身。这样的先入为主,在思辨头脑的潜力还未发挥之前就将大门紧闭。犹如电视机出厂时的屏幕亮度和色彩,思维设定也是可以更改的,只要你得法且勤。
我所认识的的整合思维者都能够主动调整思维的出厂设置,在现实本身和力图反映现实原貌的模式之间做出区分。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不会立刻去选择站在哪一方。“不是选择这个或那个的问题,”斯特曼说。“任何的单一方面都是错的,关键看你如何把多方面的观点结合起来,从而逐渐完善思维模式。”
4、在复杂中漫步轻舞——拒绝简单,架构方案
任何问题都有不止一种途径去解决,如果采取系统思维,即便问题再复杂,只要分清主次枝干,并明确其间的相互关系,你就能找到出口,摆脱迷局。复杂态势——如果你掌握了逻辑和系统结构——事情便不会那么糟糕。
5、头脑思维图——思维进入循环运转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支撑着大家的知识体系,包括一个人的理性态度、工具手段和经验。
理性态度:你是谁?你追求的是什么?
工具手段:打造一个新世界
经验:态度与工具同现实世界的交汇
6、思维构建工程——设想现实
正如我们所见,世界上具备整合思维的人各有不同,但他们所持的理性态度却同时具备六个关键特征。其中三个涉及他们所生存的社会,另外三个则涉及他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他们相信现有的镜像模式并不代表现实;它只不过是最好的或者压根只是眼前的一个构建而已。
第二,他们相信,对于这些相互矛盾的解决问题的模式、风格和方法,人们应该充分地调和制衡,而不是惧怕。
第三,他们深信,肯定还存在着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只是我们还未发现而已。
第四,他们不仅相信存在更好的模式,而且他们可以将这个更好的模式从抽象的假设中带到现实中来。
第五,他们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情中游刃有余,从而搜索出一个崭新的改良模式,同时他们满怀信心,相信能够用另一种方法将找到的解决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六,他们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创造改良模式。
7、思想的飞跃——如何利用整合思维连点成线
“贫穷不会通过施舍穷人而改变,”布莱契说道,“改变贫穷本质是要通过教人们如何创造财富、通过企业家精神,让他们学会如何自我救助。好的扶贫应该从教育,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着手。”整合思维者考虑解决问题的多个点,并构建一个个系统。
整合思维者经常使用的三大工具:
第一个就是构建式推理
这种推理形式主要探究事情的可能面貌,而非实际面貌。利用构建式推理,我们还能为创造性解决方案搭建起基本框架,使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加牢固可靠,经得住现实世界的严酷考验。
第二种工具便是建立因果模式。
在因果关系这个环节中,整合思维者必须对凸显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和多向性因果联系予以充分的考虑。
第三个重要工具就是积极质询
他们以此探寻两种截然相反的模式,尤其是与自我模式相悖是模式。 当与别人在某种心理模式的及进行互动时,我们通常会努力维护自己的模式,以防他人质疑和对抗。我们总费根大力气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模式,反对各种批评。
实际上,这种防御的态度绝对不利于我们了解任何与自我模式相悖的模式。结果,当自己的心理模式与他人的心理模式发生冲突时,我们无法发现任何线索,也找不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矫正这种辩护的办法就是质询明知寻会带来意义深刻的对话和结果。
积极质询是对另一方观点的真诚探求(“请问,你是否可以给我讲一下您在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是为了跨越理解的鸿沟(“您能否用个说明和或例子来阐述这一点?”),是为了在两个矛盾模式中寻求共识(“如果您说的内容与我的建议存在重叠,那么是在什么地方呢?”)。
8 经验的宝藏——盘点过去,开创未来
反复、构建和计划都是掌控能力的标记,然而这些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在一些非标准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创造出新的路径或方案——也就是创新能力。
由于创新能力起源于实验,因此,它很容易带来失败。你必须接受并适应试验-出错-反复设置模式这个过程。如若不然,你就可能放弃试验继而转向风险性较低的掌控模式,当然这与培养创新能力是相悖的。
整合思维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利用经验把掌控和创新两种能力结合起来。
相反,另外一些人只发挥了创新能力却没有培养掌控能力。他们思维活跃、想法丰富、因而显得出类拔萃。但在管理一个稍具规模和需要持续发展的公司时,他们又不能被委以重任,因为他们不能——或是根本不会——培养出运作此类实体所需的掌控能力。
整合思维的核心就是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联合。
没有掌控能力,所有凸显数据、因果关系或问题的架构都没有意义;而没有创新能力,掌控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这两种模式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
通过反思,你可以从每一段新的经验中取得最大化的收获,并加速成为一名整合思维者。人们总倾向于简单地思考和行动,且从不去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 关于这一点,伟大的管理学家德鲁克在他的演讲中说道:
“你会发现,那些最浅显、最简单、最明确的结论总是小部分实践者提出来的。你还会发现,其实就是那些最明显的东西,人们却根本没有看到。或许这就说明,只要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一切,我们就永远都会对哪怕是最明显的东西视而不见。”
这些管理者所运用的整合思维并非什么火箭科学,高深莫测,而是一种明智实用的思维方式。
可是,掌握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经验积累中获得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反思,因为反思可以避免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明显的道理,并赋予经验无限的价值。
当你不再欣然接受自己的想法,开始质疑自己的思维方式时,你就给自己创造了最好的机会,有可能改变思维,并把自己思辨的头脑发挥运用到极致。
学会整合头脑中的思维工具
熟练掌握思维模型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经验反复应用,不断练习,将思维模型融入到不同的场景,解决方法上,同时不断学习和反省,优化自身的模型,具体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阶段:强行使用
当学习到一个思维模型之后(例如系统性思维模型),在生活中遇到许多事情的都可以使用系统性思维模型来判断思考。有句说“当你拿着锤子,你眼中的一切看起来都像钉子”。尽可能的将思维模型和现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虽然其中大部分的分析都是错误的。
第二阶段:相互组合
使用过了一段时间,你的脑中一定有数个可以使用的模型了。将他们交叉起来,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比如你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女人喜欢你了,除了你的魅力增值的社会因素以外还可以从生物学角度解读,你更受欢迎可能是因为身边女性随着年龄的变大,他们越来越重视“安全”,而不是“刺激”,所以你这样非常有安全感的人就更加受欢迎了。
那么,还能不能用其他模型思考这个简单的问题呢?我没去细想,不过一定不少。
第三阶段:不断迭代,吐故纳新
如果一个思维模型,让你在某方面屡次碰壁,那么你就要反省一下这个方式是不是正确使用了。
如果这个思维方式让你在各个方面都碰壁,那么你就要反省这个思维模型本身是不是有问题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大可淘汰这个模型,下次不再使用。
需要注意一点,大部分的模型都是有其前提(Pre-condition)或适用范围的,不同的土壤里,同一个模型使用会有不同的结果。
通过不断地试错熟悉并且淘汰那些不适合的思维模式。我觉得这个过程会是一直持续,终此一生的。
以上是我对什么是思维模型以及如何将跨学科学习转化为思维模型的看法,个人经验毕竟有限,我相信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我时刻准备着将旧的自己淘汰。